在心内轮科的时候,收到急诊送来的一个病人,23岁女性,以“呕吐伴心悸2天”收入我科,查体未见明显异常,EKG提示室上性心动过速,血常规:白细胞较高(WBC12x109/L),血糖15.3mmol/L,其余肝功能、心肌酶、肌钙蛋白、血沉、电解质等未见异常。
又有呕吐,又有心悸,当然不能排除病毒性心肌炎可能,急诊医师的思路是正确的,不过为什么CK、CK-MB不升高,这点一直让我耿耿于怀。上级医师刚好走开,而内分泌同学刚好路过(这就是所谓的机缘巧合吗?),说血糖高,且有呕吐,我们内分泌科首先会排除DKA,因为这个一旦漏诊会比较麻烦。
我不赞同,血糖高可以用感染应激所致,呕吐也常常是心肌炎患者的表现,你酮症酸中毒怎么解释心悸?再说,你见过就这么一点糖的DKA吗?
第七版《内科学》上对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(DKA)一节说道:血糖升高,一般为16.7-33.3mmol/L,有时可达55.5mmol/L以上。
插播一句:小弟一直好奇,为什么是16.7,而不是17,或者16.5呢?谁规定这么奇葩的数字,不上不下的,后来仔细一看书,真汗颜!想找个洞钻算了。16.7mmol/L,换个单位mg/dl的话,刚好是300mg/dl,这数字好看多了,原来是单位的问题。
言归正传,15.3mmol/L的血糖确实不算高,尤其是对于DKA来说,还达不到教科书所记载的门槛,对于我这些刚出道的小弟而言,教科书是神圣的,虽然说“实践出真知,尽信书则不如无书”等等。
我问她,你见过血糖低于16.7mmol/L的DKA吗?他直言没见过,但确实应该要警惕,尤其是像她这样有点小胖的女生。
我笑,有点小胖可以用喜欢吃零食来解释,哪个女生不是吃货啊,再说,“小胖”的同义词可以是“丰满”啊,这有何不可,家里没有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冠心病等病史,无多饮、多尿等症状,清白的很。
这时候上级破门而入,手里拎着个快递包,我喊住她,汇报了相关情况,也把同学的考虑说了。
上级凑过来,拿起急诊病历及化验单瞧了几眼,悠悠说了句:心肌酶不高,二氧化碳结合力13.2mmol/L,低了,血糖高了,查个血酮体及HbA1C吧。小心使得万年船。其实她不说,我可能也会把血酮体开上,这年头,如履薄冰。
刚做完心脏彩超,未见明显异常。那边结果出来了,HbA1C 12.4%,血酮体6.2mmol/L。
汗流浃背!Tmd还真是DKA,小弟脸都丢尽了。难怪CK及CK-MB不高。
后来总结了一下:呕吐、心悸,当然要考虑心脏的问题,还要考虑肠道的问题,那些全身性疾病(比如DKA)也需要考虑,不能一叶障目,尽可能摘除定时炸弹,不痛不痒的就暂不着急。在合情理的前提下,广撒网找病因,需要考虑病人的费用,也要保住自己的脑袋。至于如何合情理地“广撒网”,就要看自己的道行了。多看书,多思考,多总结经验。
为了进一步学习,把常见的、容易被漏诊的DKA的情况做个大概的总结吧。
1、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DKA,比如腹泻、腹痛、恶心、呕吐,很多资料提供了很多鉴别的思路,但如果我们脑袋里面没有“DKA可导致腹痛、宫外孕可导致腹痛、心梗可导致腹痛......”等等前人总结的血的教训的话,还是一样会漏诊,一句话:不怕做不到,就怕没想到。平时多留心观察,多总结,形成自己的诊疗思路。
2、昏迷的老大爷或小伙子,都要注意DKA的可能,查个血糖是非常必须的。因为昏迷的病因还是挺多的,比如脑血管意外、严重心律失常、DKA、肺性脑病等等。
3、更有甚者,表现为呼吸道症状为主的DKA,如何攻破呢?除了仔细查体、认真询问病史,必要的常规检查还是要做的,血常规、肝肾功能、血糖等。
作者:医友鸿政 来源:医脉通
咨询热线
1815090890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