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报记者 李永明
“健康是群众的基本需求,我们要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,打造健康中国。”3月5日,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“健康中国”理念。
作为一项特殊的服务,医疗服务关系公众健康以及生命安全,如何才能有更靠谱、标准更高的医疗服务?国家卫计委也公布《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》,从2015年开始,至2017年,计划利用3年的时间,做到让人民群众便捷就医、安全就医、有效就医、明白就医,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,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明显改善,社会满意度明显提高。
焦点1:预约挂号
三级医院预约诊疗率要超一半
日前,市民李先生通过齐鲁医院网上预约系统,预约了皮肤科的专家。“比以前好很多,不需要排长队,可以按照预约时间直接找医生看病。”李先生说,以前光是挂号可能就要排半个小时的队。
相比传统挂号排队,预约诊疗大幅度压缩患者时间,这样的网络等预约方式正在驻济各大医院。但记者调查发现,由于优质专家号资源稀缺,知名专家的预约号一挂出来,立即被“秒”抢。
为此,国家卫计委在方案中提出,继续推进预约诊疗服务,有效分流就诊患者。医院将扩大预约比例,其中三级医院逐步增加用于预约的门诊号源,至2017年底,三级医院预约诊疗率50%,复诊预约率80%,口腔、产前检查复诊预约率90%。
为缓解看病难,计划还提出推进双向转诊。推进分级诊疗,支持双向转诊,二级以上医院为基层医疗机构预留足够的号源用于转诊。通过网络、电话、窗口、诊间、社区等多种方式、多种途径,提供预约诊疗服务,方便患者预约。实行“预约优先,对预约患者和预约转诊患者优先安排就诊。
实现分时预约。全面推行分时段预约,合理安排患者就诊、检查时间,尽量缩短在医院候诊时间。至2017年底,住院患者分时段预约检查比例达到100%,门诊患者分时段预约就诊率不低于预约就诊患者的50%。
焦点2:医疗资源
急慢分治 慢病康复逐步下沉
很多关注医改领域的专家直言,看病难的关键是患者集中到大医院,基层力量不足。对此,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提出,根据门急诊就诊患者病种排序,科学安排各专业出诊医师数量,保证医师有足够的诊查时间。合理安排检验检查设备和人力资源,逐步缩短检查等候时间和出具检查报告时间,力争做到预约诊疗患者及时检查。中医医疗机构要根据中医诊疗特点优化服务流程,缩短患者取药等候时间。
日间手术也将推广,医院在具备微创外科和麻醉支持的条件下,选择既往需要住院治疗的诊断明确单一、临床路径清晰、风险可控的中、小型择期手术,逐步推行日间手术,提高床位周转率,缩短住院患者等候时间。
未来,不同疾病将实施急慢分治。三级医院逐步转诊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心脑血管疾病、呼吸系统疾病、肿瘤、慢性肾病等诊断明确、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,由基层医疗机构实施治疗、康复、护理、复查、随访,缓解三级医院就诊压力。合理确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药品数量和种类,加强二级以上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目录的衔接,满足患者需求。
同时,急诊与院前急救的医疗信息共享与医疗服务衔接,不推诿、拒诊急诊患者。根据急诊需求变化规律,合理调配急诊力量,在急诊量大的夏季和冬季,配备急诊加强班。落实应急救助制度,对于需要紧急救治,但无法查明身份或身份明确无力缴费的患者,要及时救治,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、推诿或拖延救治,防止发生突破道德底线情况。焦点3:信息化
引入新媒体 减少患者排队次数
“三长一短”,这是传统医疗服务给患者的看病体验,挂号、缴费、检查时间长,看病时间却很短。
记者获悉,医院将通过新媒体、微平台等途径告知医院就诊时段分布信息,引导患者错峰就诊。对门诊等候、预约诊疗、特殊检查、特殊治疗和手术前后的患者,通过新媒体、微平台、告知单等多种形式提供提示服务。通过诊室内记账、诊间结算、手机等移动设备支付,减少患者排队次数,缩短挂号、缴费、取药排队时间。
信息管理上,医院通过信息化手段改善医疗服务。推行电子病历,建立互联互通的大数据信息库,提供诊疗信息、费用结算、信息查询等服务,有条件的药房推行自动化设备降低用药错误。
“以自动化分药设备为例,这边医生为患者开药后,患者只要到药房刷一下卡,自动化设备会快速将药品取好。”驻济一家医院药房工作人员表示,这样的设备大大缩短患者取药等待时间,也降低了用药错误。
焦点4:护理服务
护士更多 提供责任制整体护理
有专家表示,临床疾病治疗效果是三分靠治疗、七分靠护理,但医院护理力量仍偏弱。
改善医疗服务计划为此就明确,按照责任制整体护理的要求配备护士,临床护理岗位护士占全院护士比例不低于95%。普通病房实际护床比不低于0.4:1,重症监护病房护患比为2.5-3:1,新生儿监护病房护患比为1.51.8:1。门(急)诊、手术室等部门根据门(急)诊量、治疗量、手术量等综合因素合理配置护士。
同时,我国将继续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,至2015年底,三级医院所有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,二级医院中,至少80%的地市级医院和至少40%的县级医院有60%的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。
优质护理服务结合科室实际,充分体现专科特色,有条件的医院在门(急)诊、手术室、血液透析室等部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。有条件的医院为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。责任护士全面履行护理职责,根据所负责患者的疾病特点和生理、心理、社会需求,对患者实施身心整体护理。
焦点5:诚信诊疗
公示全部诊疗项目和药品价格
看病到底花了多少钱?患者需要明明白白。为此,该计划提出诚信诊疗收费。门诊大厅、住院部大厅等醒目位置公示诊疗项目、药品及价格,缴费单据的收费项目和收取金额详细、清晰,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或者其他信息化手段,为患者提供就诊项目、药品、单价、总费用等查询服务,实现明白、合理收费。逐步扩大实施单病种支付范围,降低患者费用负担。
患者安全措施上,医院要提高患者识别准确性,有效改进医务人员之间沟通。术前标记手术部位,执行术前核查程序,确保手术部位正确、操作正确、患者正确。加强手卫生,减少医疗相关感染风险。建立相关评估制度,设置防滑、防跌倒设施,降低患者跌倒风险。
至2017年底,全国所有三级医院和80%的二级医院实行临床路径管理,三级医院50%的出院患者和二级医院70%的出院患者按照临床路径管理,提高诊疗行为透明度,实现患者明明白白就诊。
抗生素滥用一直是患者面临的严重医疗问题。计划提出,将运用处方负面清单管理、处方点评等形式控制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。至2017年底前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%,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,其他类别医院达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指标。规范激素类药物、抗肿瘤药物、辅助用药临床应用,加强临床使用干预,推行个体化用药,降低患者用药损害。